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大體老師專區Body donor

林旺城 老師

林旺城 老師

生平敘述

林旺城老師,出生於民國38年3月2日,自小家庭人口眾多,家境清寒,兄弟姊妹多達九人,連吃飯都常因為怕分不到而要在開飯前先到電鍋裡挖一大口飯,再偷偷把挖過的洞抹平,以免被發現。然而,窮困的環境卻因此養成其刻苦耐勞、奮發向上的人格特質,並且苦讀不懈。在完成高中學業後,憑著一股熱誠,首先進入位於偏遠山區的大同國中服務,成為奉公守法的公務人員。隨後歷經頭城國中、宜蘭高中等不同工作環境,唯一不變的是他一絲不苟、數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態度。他承辦學校的總務相關事務,將三十多年的工作生涯奉獻於教育界,讓同事們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敬業之餘,林旺城先生亦利用閒暇致力於社會活動,加入他熱愛的頭城扶輪社,積極和社內的夥伴共同關懷社會。身為扶輪社員二十餘年,更於民國93年就任頭城扶輪社第25屆社長,努力讓自己退休後的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在同事眼裡,他是個剛正不阿的好同事;在扶輪社友眼裡,他是個盡心盡力的好伙伴;而在家人眼裡,他更是個愛老婆、愛子女的好丈夫與好父親。這三十餘年的家庭生活中,妻子、子女得以在他的付出之下擁有美滿、幸福的生活。

二十五年前,他罹患鼻咽癌,在醫學不如現在發達的當時,大家聞癌色變,夫妻倆瞞著稚子,往返台北、宜蘭堅強抗癌。歷經了放射線治療的痛苦,為了妻子的生活能夠儘速恢復常態,他更充滿毅力地對抗放射線治療的後遺症:口腔無法分泌唾液、嘴巴張不開、牙齒因牙床萎縮而掉落。因為無法分泌唾液,他每一口飯都要配開水或湯才得以下嚥;因為口腔肌肉纖維化而張不開,他必須每天練習用木棍塞在口中,逐漸增加木棍的數目以練習增加張嘴的幅度;因為牙床萎縮,他要經常看牙醫做假牙,每餐飯後還要仔細清洗假牙、用生理食鹽水清洗鼻腔與口腔。這樣的恆心與毅力,讓他從每個月回醫院追蹤一次,逐漸變成三個月一次,最後變成每半年一次。幾年後,他終於從主治醫師口中得到了疾病已經治癒的好消息,以後只需要定期追蹤檢查。辛苦了這麼久,他終於能和一般人一樣無憂無慮地工作、與家人共享天倫之樂。看著孩子逐漸成長、學成、就業,他心滿意足地完成了三十年的公務人員的職業生涯,進入退休後的休閒生活。兒子就讀於陽明大學時,他曾在兒子修大體解剖學時,到解剖室參觀。看到解剖台上的每一位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他深受感動,囑咐兒子以後一定也要把他的大體捐出來。

過了兩年多退休後的悠閒生活,民國96年,因頻繁的頸後疼痛,他經常到醫院復健,數個月後,突發性的流鼻血接著出現。儘管數十年如一日的定期鼻咽癌追蹤檢查,最後幾次的切片卻也無法完全確定有復發的跡象。對生命充滿毅力與重視的他,鍥而不捨地想得到令他和家人放心檢查結果,民國97年初,檢查的結果證實再度罹患鼻咽癌,合併頸椎、與左大腿轉移。儘管醫療科技日新月異、家人日以繼夜細心照料,在民國97年8月26日凌晨,他依然不敵病魔而病逝於台北榮總,享年六十。

林旺城老師一生都在奉獻,即使得知自己不久於人世,他仍然希望自己在往生後還能再為社會付出,在生前不斷叮嚀兒子要捐出自己的大體,讓醫學生得以藉由自己的身體習得高深的醫學知識。

在林旺城老師告別人世一年多後的今日,他完成了人生最後、也是最崇高的奉獻,將自己身體的每個組織、每條神經、肌肉與血管轉化成一點一滴的知識,讓醫學院的莘莘學子得以在學識上有所成長。現在,他終於要正式地告別這個世界了,雖然他的生命比其他人短了一些,但因為他的大愛,使他的生命比其他人更精采、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