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體灌流方式改良,減少人員暴露於高濃度甲醛與環境保護
利用最少的資源與時間作好最好的管理是本校大體灌流環境與方式改良的首要目標,並以建立完善的大體灌流標準流程,標準化每具大體的最佳狀況與環境保護。
大體灌流是人類解剖醫學的起始點,藉重視大體灌流的優化,以提升教學及學習上的進步空間。為此,本校在106年完成「大體處理室環境與器械改善」的第一期工程,並在108年完成冷藏室空間的擴建。此次改良方案包括:「大體灌流方式改善」、「大體防腐過程雙步驟」與「大體保存方式改進」。
大體灌流方式改善
為保護灌流人員及再優化灌流結果而訂定標準防護裝與依大體體況調整灌流條件,冀以對灌流人員與捐贈大體雙方得到最佳效益。本學科過往僅以一台灌流機器實行所有大體防腐動作,因大體捐贈為非可預期之因素,為保隨時都能在往生後24小時內盡速且順利完成防腐,故以兩台灌流機交互使用可確保灌流的最大實施性。因標準流程的建立,灌流人員的服裝、灌流機器的暖機與前置作業以及灌流的過程中的條件調整都有詳細規定。
大體防腐過程雙步驟
因大體灌流完成後,仍須1~2年的靜置保存才能啟用,而社會局捐贈的大體更需3年以上的禁用時間,故保持完善防腐狀態的大體相對來說非常重要。過往本學科防腐措施僅為頸動脈注射防腐液後長時間浸泡於福馬林液中。為減少福馬林使用量及達到深層防腐的效果,本學科改以股動脈注射防腐液後,4度c靜置作用7天後,將大體移至『恆溫防腐機』以38度c的環境並協同特殊防腐液浸泡30天(圖3)。此法可望改善大體末梢循環不佳所造成的防腐失敗問題,特殊防腐液的等滲透壓優點可改善服馬林浸泡後較硬直的問題。因為38度c恆溫的揮發較常溫高,故特地在恆溫防腐機上設置抽氣管道,以管理環境空氣。
大體保存方式改進
一改過往大槽浸泡的保存方式,現已改為使用PET袋內填微量福馬林液體將大體包覆保存,環繞的福馬林液相對少且易觀察大體狀況。本學科過去保存大體方式為將多位大體直接浸泡於福馬林中,對於環境及人員而言是具有傷害力和提取不便的缺點。為減少福馬林使用量及甲醛揮發到環境的問題,配合防腐的方式的改良,演變成以冷藏加冷凍法進行個別保存。其中保存空間細分為冷藏屜櫃21個,冷藏室一間(可放27具大體),除了方便提取外也非常適合定時各別觀察保存狀況。
灌流的優化,主要目的是從源頭減少甲醛的使用量、利用抽氣降低甲醛的逸散、縮短甲醛暴露的時間與空間,進而保護人員和教學環境。
良好健康與社會福利:保護灌流人員及師生健康
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減少福馬林進入排水系統
保育及維護海洋資源:減少甲醛隨排水系統破壞水生環境
保育及維護海洋資源:減少甲醛隨排水系統破壞水生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