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OGO圖
SDGs Implement Stories SDGs Implement Stories

大體灌流程序標準化,讓每位無語良師體面綻放第二次光芒

SDG1 SDG2 SDG4 SDG10 SDG16 SDG17
2021-07-13 ∣ Kuo-Shu Tsai

大體灌流是人類解剖醫學的起始點,藉重視大體灌流的優化,以提升教學及學習上的更進步。建立完整的「大體灌流標準流程紀錄」,是標準化管理與往後改善的重要基礎。雖然許多大體老師是因為病痛而過世,但經程序化灌流後讓每位大體老師處於標準狀態,能夠在解剖實驗課堂上展現出人體奧妙的精髓,圓滿每位大體老師想讓生命的光芒延續在醫學教育上的遺願。

標準化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將大體捐贈至火化所有的過程做詳細記錄,除了可供回溯資料外,更可作為下次標準程序再優化的重要參考資料。更希望能將每位老師的生前身體狀況記錄下來,做為醫學研究的基礎。

因為國外大體處理僅需一人執行,第二人監督即可完成一具大體防腐,本學科以此為目標詳細規劃每具大體從接收到火化所有可能遇到及必須處理的事項,設計出一份『大體處理全流程表』。另外本學科以管理做出發點,設計一份單張『大體處理記錄查檢表』用以詳細記錄每位大體接收時的體況、灌流細節、防腐時間,啟用後體內防腐結果和火化入殮等每一個重要過程。

大體灌流的條件依據生前的身體狀況與死亡原因做調整,冀望能夠達到大體灌流程序標準化,讓每位無語良師體面綻放第二次光芒灌流最佳化。依據大體體重配置防腐液,並按比例多寡依序加入混合並記錄使用量。依大體狀況選擇最佳動脈創口並紀錄之,本學科預設為股動脈做為灌流入口。實際灌流條件依照大體的血管狀況及現場回饋做即時調整,先以低於3psi(155mmHg)以下灌流10分鐘,並同時觀察大體面部變化及末梢變化調整壓力,常態灌流壓力維持在5~7psi(260~360mmHg)且不高於8psi(414 mmHg) 。另需實行反向灌流(原向心,補強離心,往腳的部分)以達最大全身防腐效果。最後再以針筒注射方式對創口下肢及其他末梢手動注射防腐液,並以多點少量方式並免破壞組織。



追思室設立

為體諒並尊重大體捐贈者之家屬,特此在大體灌流室外設立多功能追思室,給予家屬或師生最近距離的的懷念場所。悼念牆不以牌位方式呈現,以家屬信仰的宗教做為分類,分為無信仰式,以地藏王菩薩為主的道佛教式,以及信仰基督及聖母的基督教/天主教式。內部設施以簡潔大方及讚揚榮耀為主,以金黃大地色為主,不同於一般白色或黑色的肅穆氣氛,讓師生於課餘更有意願到此悼念大體老師。祭品管理以誠心為出發點,追思室不燒香,也不提供香爐,但可放祭品和鮮花。因鄰近大體灌流室,故空氣管理十分重要,因此為管理良好空氣品質,在追思室設立空氣品質監測儀,控制該室內空氣維持在溫度20~26度c內,溼度低於60%,甲醛濃度低於0.1ppm,有機揮發物指標(TVOC)低於0.56mg/m3,綜合空氣指標(API) 低於50最佳。

大體灌流程序標準化,讓每位無語良師體面綻放第二次光芒大體灌流程序標準化,讓每位無語良師體面綻放第二次光芒大體灌流程序標準化,讓每位無語良師體面綻放第二次光芒



大體灌流程序標準化,讓每位無語良師體面綻放第二次光芒促進目標實現的夥伴關係:大愛成全的師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