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隸屬於醫學院,解剖學科成立於1976年,主要提供醫學生與醫學相關科系學生,人體結構的教學。
解剖學研究所則是成立於1988年,於2007年更名為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科暨研究所。每年招收約17名碩士班學生。
設立宗旨
培育具解剖學專長的教學人才,提升國內解剖學教學之師資素質,和訓練具備解剖學、神經生物學或細胞生物學等
相關研究領域之研究人才,提升我國解剖學及細胞生物學之研究水準及國際地位。
教育目標
解剖學組之發展目標重點是培育學生具備
- 充實之大體解剖學和組織學等專業知識及熟練之大體解剖技術,能從事指導及教授解剖學及其相關科目教學之人才。
- 神經生物學或細胞生物學研究能力,可從事和推動生命科學之研究工作。
細胞生物學組之發展目標重點是培育學生具備
- 一般解剖學、組織學及細胞生物學知識,能從事一般解剖學和細胞生物學等相關科目之教學活動。
- 細胞生物學研究能力,具整合自組織、細胞及分子層次之生命科學研究工作。
本所之共同教育目標
- 啟發學生之潛能和創造力,培育學生成為具邏輯思考、獨立研究能力和善於表達的年輕學者。
- 培育學生具有優良英語能力和國際觀之人才。
課程特色
本所學生可根據其志向選擇修讀解剖學組或細胞生物學組。解剖學組的主要課程有大體解剖學與組織學;
細胞生物學組的主要課程有生化及細胞分子生物學、解剖學和組織生物學。
另外在選修課程方面包含:
-
生物醫學類: 神經解剖學、胚胎學、神經細胞死亡研究報告導讀、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本技術、
神經系統血 管性疾病診斷學概論及神經血管疾病研究設計科學。 - 臨床醫學類: 臨床神經解剖學、臨床解剖學、脊椎學。
在教學上,本所與醫學系解剖學科已合併為科所合一之教學研究單位。在大學部教學上,本科所除了負責醫三、牙二整合課程和醫五有關解剖學(臨床解剖學)及實驗,同時也需負責全校醫學相關科系解剖學相關課程和實驗,包含解剖學、組織學、胚胎學等;教學活動主要是大講堂教學和解剖學實驗實際操作為主,並在同學期開設臨床解剖學,讓學生同時瞭解大體解剖學在臨床上之重要性;組織學以實際顯微鏡觀察和講堂授課並重,充實學生對於細胞與組織構造的學習;在神經解剖學方面,使用大量的腦模組和腦切片以增進學生對腦及神經系統3D立體構之學習,並加入臨床神外科學,增進學生對神經解剖學在基礎和臨床應用的瞭解。
師資與教學環境
本科所現有專任師資、專職助教與技士
專任師資
10位
1位合聘教授
專職助教
5位
技士
3位
空間方面,本所目前有科所辦公室1間;師生交誼廳1間;大體解剖實驗教室1間;動物行為室1間;學生研習室2間;動物暫留室2間;會議室3間;公共儀器設備室11間(2間電子顯微鏡室、3間細胞培養室、1間 P2實驗室、1間超薄切片室、1間光學顯微鏡室、1間共軛焦顯微鏡室、1間組織切片數位掃描系統室)。此外,每位教師的個人教學研究空間有辦公室1間及實驗研究室1間。
儀器設備
主要儀器設備有: 光學顯微鏡、倒立螢光顯微鏡、穿透式(TEM)及掃描式(SEM)電子顯微鏡、超薄切片機、
超高速病理組織顯微全像掃描器、螢光共軛焦顯微鏡及4D成像系統。
研究重點
本科所教師研究著重在:
- 癌症研究 : 腫瘤發生和轉移機制、利用細胞平台篩選抗癌藥物。
- 細胞生物學 : 離子通道疾病的分子機制、中草藥在再生醫學的應用。
- 神經科學 : 海馬迴神經新生和憂鬱症的關係、以3D類器官培養模擬神經遺傳性疾病、神經血管單元在疾病中的角色、神經系統發展及相關疾病機制。
- 幹細胞應用 : 幹細胞在再生醫學的應用、間質幹細胞對類風濕性關節炎和器官衰竭的治療、幹細胞及其衍生物應用在血管疾病。
畢業生發展
本所畢業校友之發展為繼續升學進修、在各大學之醫學院或醫事技術學院擔任教職、服務於生技產業或醫療機構、研究單位進行研究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