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ody Donors

林子忠 老師

林子忠 老師

生平敘述

父親在家中排行老么,上有3個哥哥和3個姐姐,爺爺在父親5歲時過世,僅剩奶奶獨自撐起家裡經濟,因爺爺留下的龐大債務,奶奶只得變賣家中祖產償還,家中經濟僅能支持二伯父念書,無力再支持第二人,為了減清家中負擔,因此初中畢業就選擇了軍校,所領的薪水都全權交由奶奶貼補家用。

雖然選擇軍校就讀,但父親喜愛念書,甚至加入了軍中的文學社,二舅是父親的軍中同袍,二舅曾說父親只要手握一本書,就會躲在軍營中的某個角落沈浸在自己的世界,常常讓長官們找不到人。

由於在軍校學的是軍機的維修,加上父親的好學,因此他的維修技術備受肯定,甚至畢業後下部隊,被派發至沙烏地阿伯的葉門,負責維修當地的軍機,國軍稱此次任務為「大漠計畫」,這在維基百科中有所記載。

在葉門待了幾年後,返臺退伍,退伍時20出頭,為了往後的生活,再加上有一點積蓄,父親選擇努力讀書,考取師專。

父親在念師專時候,因二舅的關係與家母熟識進而結婚,師專畢業後就在小學教書,這一教就教了25年直到55歲退休。

父親從事教職沒多久,剛好電腦PC的發展剛起步,父親轉而投入了電腦的教學,在中和的秀山國小從三年級就開始教導學生使用電腦,在這時他發現每年交付微軟的授權金都很龐大,因此他開始尋找其他的替代方案,因此他開始努力的推行Linux作業系統,以免費且功能性不輸的自由軟體來教育學生。

更在之後與一些人成立了「中華民國自由軟體協會」,這是一份無償的工作,沒有薪水只有苦勞,專門推廣自由軟體讓其在臺灣普及,也造就了現在很多國中、小的電腦教學都是以Linux的作業系統為教學工具。

甚至於退休後,仍在協會中擔任要職,協助會中成員到各地學校演講上課

父親的生活一向低調簡樸,學習任何事物都是盡心盡力,學習咖啡的一切知識是父親的興趣之一,他常分享他所烘焙的咖啡豆給親朋好友品嘗。

父親與母親在我們兒子的眼中,一直都是相敬如賓,自我有記憶以來,從沒見過父母吵過架一直都是我們眼中的模範夫妻

但很不幸的父親於今年3月診斷出了血癌父親治療期間從不說苦,每天都是微笑的面對護士及醫生,甚至會鼓勵同房的病人,僅管面對自己的病不知有無機會治愈,但仍勇敢面對,遺憾的是在第一期的化療接近尾聲的最後幾天,因自體感染造成血球的相互吞噬結成血塊,不到一天的時間辭世,也許父親知道自己將不久於世,在前一晚匆匆在手機中留下了遺言,交待了後事,還特別強調要將遺體捐給醫院作教學研究用,父親在生時為老師,教育英才,過世時也不忘作為老師繼續的教育英才,父親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不管是在兒子們的眼中,在妻子甚至在親朋好友的眼中,都是臉上永遠掛著笑容的人,在他的心中永遠希望能夠為社會多作一點事情,因此他在遺噣中提到捐贈大體是對他來說最重要也是在這世界上他想完成的最後一件事。

林子忠老師家人合照

家訪心得

醫三B 王○○

在剛結束整學期的解剖實驗課程後,來到林子忠老師的家中做家訪,同時也回顧一整學期向大體老師們學習的過程。也許因為剛放寒假的關係,更能藉此機會靜下來思考,關於愛,以及生與死。

訪問之初,一回憶起老師的一生,妻子便潸然淚下。起初我有點驚訝訪問才開始不久,家屬的情緒就如此激動,也不知道面對家屬的情緒時,該如何應對較為恰當。然而,在訪問結束後,我非常能理解家屬的反應,甚至覺得今日若是自己,應該無法如他們一般堅強。

林子忠老師生前為國小教師,任教時對學生盡心盡力,自願無償為課業較落後的學生課業輔導,在工作上鞠躬盡瘁,直到幾年前身體出了狀況才退休。退休後,老師仍時常回學校當志工,也以電腦專業幫助越南台商學校架設網路,凡事皆盡自己所能幫助他人。甚至到了住院期間,還拿著手機回郵件、處理事情,自己都已經生病了,也不忘關心同間病房的其他病友。血癌的發病機制目前仍不明朗,生前無不良習慣的老師,卻突然得到此病,住院一個月便被病魔奪走了生命。老師深受此病所苦,因此想藉由捐出自己的遺體,幫助醫師及醫學生們學習醫學知識,並期望未來能釐清血癌的發病機制,幫助更多病友,也降低罹病率。在生命的最後,老師仍貫徹他一生的理念,盡其所能為他人著想、回饋社會。

家訪中感觸最深的,除了老師無私的精神外,更是佩服家屬的理解與捨得。兒子在訪問時提到,對於老師捐出大體的決定,雖然不捨,但因為知道老師總為別人著想的個性,所以能理解並尊重他的決定。在回程的路上,我們也向助教瞭解了大體老師從過世到啟用之間的處理。在老師過世的24小時內就必須送達醫學院,一旦開始進行防腐,由於樣貌變化會非常大,不會再讓家屬觀看老師,且防腐一至兩年後才會啟用,啟用後約半年舉行公祭並火化。也就是說,整整兩年的時間,家屬不能舉行儀式、明知家人的軀體還在,卻不能看,可想而知這段期間家屬會有多煎熬。

因為已經上過解剖實驗課,非常清楚大體老師在啟用後會如何被處理並教學,因此更難想像,若換作是我的至親,要成為解剖檯上為學生們上課的那位無語良師,就算明白這是有助於未來的醫學發展,又是否能真正的捨得與接受?目前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失去至親已是錐心之痛,還無法保有完整的遺體,我無法想像,老師及家屬們,必須擁有多大的愛與無私,才能捨得捐出自己及至親至愛的大體,給一群素不相識的醫學生學習?想至此處,更覺得老師及家屬們都非常偉大。

我一直認為,願意成為大體老師的人,在生前一定都是非常熱愛生命,才會願意選擇在離開後,以另一種形式,將這份愛繼續留在世間並傳遞下去,而林子忠老師也正是如此。藉由此次家訪,讓我們更了解老師的生平,了解老師對生命的熱愛,並將這份愛放在心中,在學習時提醒自己,不要忘記老師的奉獻。同時,我也期望自己在未來行醫的路上,能帶著老師這份無私的精神,將自己的所知所能奉獻出去,幫助每一位病人。最後,再一次由衷地感謝老師,感謝家屬,沒有你們,我們便無從學習,是你們的無私,成全了我們知識的成長。


醫學三 吳○○

這次去家訪我學習到了一個很深刻的榜樣,林老師是一個身體力行而且有求必應的人,常常對身邊的人深處援手,不遺餘力,讓他身旁的人感到安全與妥貼,只要有林老師能夠幫忙的,他一定盡力付出。以致他身旁的人對其依賴有加,有困難的時候會去找他,即使退休了,林老師還在學校幫忙,足見校長對其做事態度的青睞,以及專業能力的肯定。

我們常常稱呼大體老師為無語良師,因為大體老師無私的奉獻,讓我們有親身學習解剖的經驗,在學醫的路上踏出堅實的步伐,每一個構造都不能馬虎,老師的信賴、寄託與期待是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每每思念及此,都有一股動力推動我更加砥礪自己,更加勤勉的學習,以免辜負了老師殷殷期待與諄諄教誨。為此,後生晚輩只能一再的從心裡表達謝意,用心裡的真誠表達一份無以回報的恩情。

在這次的家訪中,除了表達感謝,看到無私奉獻的精神,我更認識到一位做人處事都很令人懷念的老師,他的為人處事,有很多值得學習的深刻的典範。聽著師母對老師生平的刻畫,一位笑臉迎人、親切和藹的老師浮現在眼前,他的生平有很多值得學習、彼此激勵的典範,值得我們一再回味。因為除了專業技能,更高更難的,是如何做人處事,使身旁的人舒服、想念。他以前的學生都會回來找他,很想見老師,希望跟老師分享成長的喜悅,足見林老師是一位在別人的生命中有份量的人,是一個能和身旁的人分享心情、有共同回憶的人。在病危之際,還能為別人着想、為醫學教育出一分力,他的每一分意念都值得感念。

我學習到的真的很多,有很多珍貴的點值得細細品味,讓我在人生中獲得榜樣,使我知道如何幫助人,為別人著想,鼓勵、激勵別人,用正面正向的態度迎接人生的每一個站口,在別人生命中成為重要的人。謝謝老師。


黃○○

在拜訪的過程中,我們像是真實的穿越過了實驗室前的那道走廊,閱讀了屬於老師的故事。我們更了解了老師,和老師的家人們,同時他們也在我們真正成為醫師之前,讓我們很真實的聽到老師最後的時間以及家人們的心情。

老師的家人與我們分享老師的為人。老師一直都相當的熱心,也一直終身學習。在家人們的回憶下,老師的個人特質變得十分的立體。而老師這樣的性格,也許正是為什麼即使自己面對癌症與病痛,仍希望能夠幫助未來的人。他們也與我們分享老師最後一個月的情況,和他們覺得老師對我們可能的期許。老師的這個決定,同時需要家人的支持,這樣的支持相當的需要勇氣。同時他們也告訴我們疾病的無常。同時聽完這些故事,也覺得白袍上責任更重了一些。現在的我們還回答不出家屬問的:「你們知道是為什麼嗎?」但我們要珍惜在學醫上的老師們,一路教會我們所應該知道的。而且也希望自己在未來行醫後也不會忘記這一段訪問,不要忘記病人在面對疾病前的無助,也不要忘記老師們一句句的期許。

謝謝、敬禮與一起聽故事的眼淚,謝謝老師與老師的家人們陪我們一起,也願意在習醫的過程中教我們許多。


醫學三 鄭○○

家訪完後,漸漸地了解每位大體老師都有著不同的人生故事,而正因為這些不凡的人生故事,才造就了他們在往生後願意捐獻出自己的身體,以成就並造福未來許多的醫學生及病人。我們所家訪的林子忠老師,一生奉獻、傳道授業,老師年輕時,很多學生沒有錢繳補習費,他就免費在課後留下來幫學生上課;老師退休後,也時常義務回到學校當志工,繼續為學校的師生奉獻;老師生病時,看到隔壁床的病人隻身一人,會請家人多削一些水果給他,看到化療難以下嚥的病人,會鼓勵他人多多進食、補充營養,老師一生都在為他人所努力,甚至就連往生後,都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奉獻給醫學界,早日研究出血癌的病因,以造福後人。聽著家屬的分享,心中充滿無限感動與不捨,想著老師一生都與人為善,究竟為何會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罹患血癌,並離開人世。

雖然我們身為醫學生能做的事情有限,但是在聽完老師的人生故事後,我覺得自己更有動力去學習解剖,也更加能夠抱著感恩的心去複習並於複習後幫老師復位。每每在上課前、後,在向老師敬禮時,都會不禁思考大體老師們究竟有著怎樣的人生故事,才願意如此無私地捐獻自己的身體,而在這次的家訪中,我找到了答案,雖然每位老師的生平故事不盡相同,但他們無非都是希望自己的奉獻,能讓未來的醫學更進步,讓病人們能夠少受一些苦。為了感念老師的付出,我們必將抱著此份感謝之情,認真學習,不負老師們的奉獻。最後,想跟所有的大體老師們說一聲”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