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Body Donors

楊康寧 老師

楊康寧 老師

生平敘述

紀念楊康寧—我的父親

我的父親生長在一個變動的年代,7歲以前在家鄉山東郯城,仗著爺爺縣長的身分,少不了有些小霸王的氣焰;隨後與爺爺、奶奶、姑媽來到台灣,落腳於台中,開始過起衣不豐、食不足的落魄生活。生活上的落差造就了父親早年的性格,他叛逆、堅毅、恃才傲物,但對於相同處於艱苦環境的眾生,具有絕對的同理心。

學生時代的父親,是個典型的麻煩人物,高中期間分別因為不同的原因被四個學校退學,六個學期總共念了五個學校,畢業後被爺爺送進了政治作戰學校,期望能在軍中嚴格的管教下有所改變,因為無法自由進出校園,圖書館變成了他最喜歡待的地方,四年的軍校生活,他把圖書館內所有關於歷史、文學和藝術的書籍都翻了一遍,唯獨對於他的政治本科敬而遠之,直到後來發現投稿報社的稿費可以犒賞自己和同寢室同學假日時打打牙祭,父親開始對時事與政治關注,直到退休之前都吃著和政治相關的這口飯。

父親三十多歲就因為得罪了當權者而從軍中退伍,轉至中央廣播電台服務的那些年,正是我和妹妹國小到高中的求學階段,他每天開車接送我們上下學,假日則喜歡帶著家人,和鄰居朋友們相約遊山玩水,因為居住地點的關係,從陽明大學(當時還是陽明醫學院)出發前往軍艦岩爬山應該是最頻繁的行程了。父親對山的喜愛一直沒有減少,退休後與母親在苗栗南庄覓得一塊農地,蓋了農舍,開始他的田園生活。他常說,人要謙卑、敬畏大自然,與世間萬物和平共處。

對我父親來說,生命的意義不在於時間的長短、成就的高低,而是在這過程中,藉由內省對心靈層次的提昇。最後的這幾年裡,他常說,自己這一生至此已太足夠,感恩上蒼的眷顧,時刻提醒自己並告誡我要「和顏悅色、輕聲細語、凡事感恩、反求諸己」。大體捐獻是他生前最大的心願,感謝陽明大學圓了他的願,也圓了身為家屬的我對父親最後的盡孝。

楊康寧老師家人合照

家訪心得

家訪照片